河南省农科院与正阳县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成效初显
- 2022-08-26 07:39:59
- 本网综合
花生、小麦、生猪是正阳的三张名片。作为传统农业大县,正阳县耕地面积常年维持在200万亩以上,其中,花生种植面积170万亩,有“世界花生看中国,中国花生看正阳”的美誉。但立足新发展阶段,花生、小麦、生猪这三大主导产业还存在不少问题——
□刘晓阳潘新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多年来,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科技支撑下,多项科技成果在正阳县落地开花。近年来,随着示范推广不断深入,省农科院与正阳先后开展“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等共建工作,叫响“正阳花生”品牌,带动畜牧等产业健康发展。
着眼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正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农业科技的支撑。2021年7月,农业农村部启动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先行县试点工作,省农科院与正阳县获首批创建,标志着院县共建进入新时代。
在先行县创建过程中,省农科院围绕“稳生猪、强花生、小麦有突破”的发展目标,聚焦全产业链各环节关键技术需求,集聚优势科技资源、激活各类创新要素,建立贯穿全产业链的技术支撑体系,在构建花生、小麦“三链同构”“三产融合”和生猪绿色种养循环发展模式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推进正阳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全省前列。
围绕实际需求
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
花生、小麦、生猪是正阳的三张名片。作为传统农业大县,正阳县耕地面积常年维持在200万亩以上,其中,花生种植面积170万亩,有“世界花生看中国,中国花生看正阳”的美誉。但立足新发展阶段,花生、小麦、生猪这三大主导产业还存在不少问题——
粮油品种结构布局不优,如优质专用小麦的混种、混收、混储、混用及产销脱节等问题突出;生产标准化水平不高,如花生起垄种植技术,还存在着抢时平播、起垄高度和垄宽不足等问题,导致出苗不整齐、易发生病害、果针不能充分结果;生产方式的绿色化水平不高,如畜牧养殖业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亟需科技攻关;产业发展数字化水平还不高,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普及应用度还不高;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能力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高素质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
山有所呼,海有所应。结合正阳农业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空间环境,聚焦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全链条的科技需求,省农科院坚持群众需要什么、地方需要什么、产业需要什么,就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布局什么样的平台,系统整合科技资源,激活各类创新要素,着力解决制约正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
2021年7月,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先行县试点工作启动后,省农科院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平台等优势,第一时间组织专家团队,为正阳农业现代化发展把脉问诊。聚焦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农村宜居宜业三大主攻方向,通过走访、座谈,省农科院专家团队与正阳农业主管部门、新型经营主体、加工企业等多次对接,深入梳理正阳产业类型、主导品种、生产管理、政策保障等情况,在多年院县共建成果的基础上,摸清技术需求,凝练主攻方向,加快科技与产业、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做强花生产业
推动先行县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省农科院与正阳的合作由来已久,基础扎实,尤其是围绕花生产业的合作,成效显著。在创建过程中,根据正阳重点打造花生品牌的需求,围绕解决花生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和加工业落后的关键技术瓶颈,在梳理共建方案、思路和重点时,院县双方提出“强花生”战略目标,推动先行县建设尽快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2021年9月27日,省农科院会同正阳县召开正阳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共促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农科院院长张新友现场把脉问诊,强调“围绕花生全产业链打造,推进‘三链同构’,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共同推动正阳花生产业在高起点上做优做强”。
——良种良法配套,做优一产打造优质供应链。
为促进正阳花生升级换代,全面提高花生原料品质,打造优质供应链,省农科院大力推广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豫花37号、豫花65号及配套的宽幅高垄种植技术、分层平衡施肥技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
在去年夏播花生遭遇前期干旱、中后期湿涝等极为不利的气候条件下,专家测产千亩方亩产达429公斤,表现出良好的抗逆能力及高产潜力,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黄磊家庭农场采用宽幅高垄种植模式和平衡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直到花生收获时仍旧青枝绿叶,而且结果多而整齐,成为当地种植典范。
挑起“金扁担”,收获“金豆豆”。在省农科院的示范推广下,正阳实现花生订单生产20万亩,辐射带动高油酸花生种植70万亩,增收花生荚果1575万公斤,按市场价格6元/kg计算,增加经济效益9450万元。
——推广精深加工技术,做强二产提升产业价值链。
“我们正在研发琥珀花生这一新产品,原本采用炭烧腰果的制作工艺,试验了20多天,但总是失败,芝麻、面粉始终包裹不住花生。”正阳新地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梁小兵说,省农科院专家得知后,立刻攻关这方面的关键技术难题。
从2018年新地食品建厂开始,省农科院先后提供了47个生产工艺和配方,先后开发出麻辣花生系列休闲食品、59℃花生冷榨油等产品。2021年,省农科院为新地食品完善建立花生米精选生产线1条,实现了花生米的梯次加工和生产销售;完成入味花生果新技术的示范应用,制定相关操作规范及标准1份。
在西施食品加工坊,一条完整的原味炒花生生产线已经投产,以高油酸花生豫花37号为原料,通过实施原味炒香花生标准化炒制技术,每斤高油酸花生可增值11元。
通过加工及综合利用的技术创新,促进花生初加工、精深加工协调发展,当地花生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得到极大提高,推动正阳花生加工业转型升级。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吃干榨净延伸拉长产业链。
8月13日,正阳县新天地草业公司的厂房内,经过揉丝压块的花生秸秆正在装车,即将“远赴”陕西。“从粗加工迈入精深加工,多亏省农科院的强大技术支持。”新天地草业公司负责人蒋金锋说。
针对花生秸秆饲料化利用产业发展瓶颈,省农科院依托正阳县新天地草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示范推广花生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2021年,升级形成花生秸秆草粉颗粒等初级产品4个,试制精深加工产品2个,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补链、延链、强链,正阳花生三产比例从2019年的37∶28∶35调整到2022年30∶35∶40,产业结构从哑铃型初步转变为倒金字塔型,提升正阳花生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促进正阳花生转型升级。
创建示范基地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按照“一年有起色、两年成体系、五年见成效”的总体安排,在“稳生猪、小麦有突破”方面,省农科院补齐技术短板、挖掘产业优势,创建一批示范基地,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科技支撑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建立一批优质小麦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科技示范基地。
6月初的金色麦田,一台台收割机纵横驰骋。站在地头的种粮大户黄磊喜笑颜开:“第一次种郑麦1860,平均亩产达到1380斤!真是没想到!”
去年10月,黄磊家庭农场成功列入优质小麦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科技示范基地,2800亩小麦全部种的是省农科院许为钢院士团队培育的郑麦1860。
“良种良法配套是取得高产的关键。”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研究员李向东说,郑麦1860优质、高产、抗倒性强,加之配套提质增效栽培技术,实现了小麦品质和产量协同提升、生产效率和效益同步提高。
针对正阳小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品种布局结构不优、绿色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等问题,结合土壤生态、气候特点和小麦生产实际,2021年,省农科院依托黄磊家庭农场、正阳万帮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优质小麦示范基地,引进种植郑麦1860等优质小麦品种,示范推广提质增效栽培技术,在小麦优质高效绿色标准化生产方面实现突破。
——建立一批智慧农业示范基地。
今年3月,2800亩的小麦连片成方,绿油油的麦苗沐浴着阳光向上而生,一个个多功能微型气象站矗立在田间。
“这是使用5G上传的,风速、光照、墒情、养分、病虫害等都能监测。”黄磊一边用手机演示一边说,“不用下地,点点手机,就可以实时掌握温湿度、光照、降雨量、风向等农情信息,根据小麦生长需求,进行‘治疗’。”
这是正阳智慧农业建设的一个缩影。2021年8月,在省农科院指导下,正阳以熊寨镇宋店村、王大塘村、黄磊家庭农场等为重点,依托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建立农情监测体系和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体系,对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病虫害实现智能监控,对农业面源污染情况及时预警。
——建立一批绿色种养结合示范基地。
在“稳生猪”方面,省农科院专家团队调研正阳生猪养殖方式、品种结构、规模布局等,针对单一养殖场或区域性养殖户,在保障猪群健康生长的情况下,通过调整饲料结构、营养配比等方式,降低饲养成本,缓解养殖户生存压力。为提高母猪产能,2022年7月,省农科院专家团队专门奔赴周小喜养殖合作社等进行技术指导,并提供专用添加剂,安装智能化供水系统。
同时,依托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推广畜禽粪便发酵、沼气等工程技术,加大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治理,打通种养循环堵点,促进粪肥还田利用,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通过“种植+秸秆加工+秸秆饲料养殖+粪污生产有机肥+有机肥种植”绿色循环模式,建立一批绿色种养结合示范基地,把种植、加工、养殖等新型经营主体联结起来,实现生猪产业绿色循环优质高效发展。
创新服务机制
打造政产研一体化推进新格局
要完成主导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高的目标,必须依靠政产研联合破题,才能有效破解痛点难点,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绘就发展蓝图。结合正阳县乡村振兴规划,经过详细调研论证,几易其稿,最终形成共建方案。省农科院将方案中的7大类30多项重点任务纳入2022年度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经费安排等挂钩。
统筹整合资金。省农科院统筹优化专项资金,努力争取国家各部委、河南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同时,正阳县统筹有关项目经费,重点保障先行县建设。
集结超强团队。科研团队是先行县创建的第一力量,省农科院汇集经作所、小麦所、植保所、资环所、加工中心、畜牧所等8个所、11个团队,组成项目专家实施团队,涉及育种、栽培、植保、土肥、加工、副产物利用、畜牧、农业信息等各领域,共计100多人。
建立院地联席会商制度。省农科院与正阳相关人员建立贯穿全产业链的工作专班,形成常态化技术对接机制。同时,建立院地联席会商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对口联席会议,落实共建实施情况,商讨下一阶段工作计划;每年年底召开年度考核会,对年度工作进行总结考评,并制定下一年工作方案。
科技强则农业强,科技兴则农业兴。通过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在省农科院的科技支撑下,正阳农业农村现代化必将迈向新台阶,实现从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的跨越。
- 潢川县教体局政务服务优质高效获锦旗2023-04-12 19:35:05
- 童婴网店售“三寸金莲”缠足专用袜:不2023-04-12 09:12:13
- 女子没开会员追剧需看50多分钟广告 2023-04-12 09:05:11
- 河南省内乡县宝管局扎实开展万人助万2023-02-17 21:04:09
- 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拓宽农民2022-11-08 10:31:38
-
1
一图两说: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建设忙 宁陵县果农采摘葡萄迎
2022-08-23 08:24:55
-
2
天镇县赵家沟乡舍科堡村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
2023-05-18 21:26:50
-
3
山西绛县农商银行举办文明礼仪服务提升培训班
2023-05-26 09:39:40
-
4
研究发现可利用蘑菇将有机废物转化为可堆肥产品
2023-05-18 16: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