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博博会展区现场见闻:437家博物馆208家企业参展创历届之最

  • 2022-09-02 07:20:49
  • 河南日报

◀观众在参观河南展区。本报记者聂冬晗摄

▶参展的文创产品让人眼前一亮。本报记者王铮摄

  □本报记者温小娟王延辉

  初秋的9月,在大家期盼的目光中,第九届“博博会”顺利举行。作为本次盛会的举办省,河南将以怎样的形式展示具有深厚底蕴的中原文化?河南展区汇聚了哪些“宝贝”、有哪些亮点?

  9月1日,记者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的“博博会”现场看到,面积1800平方米的河南展区,“C位”出道,以“黄河之水天上来”立意,采用弧形的反转设计,突出黄河文化的视觉感受。植入文化层元素配合环四周重点文物,娓娓道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核心思想。

  回望历史,展望未来。河南展馆集合了全省近90家博物馆“组团”亮相,设置的中原文博、文化中原、红色中原、未来博物馆、中原文创等五大展区,清晰勾勒了河南文化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重要进程,同时,还通过AR技术、区块链等最前沿的科技产品,激发年轻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文化自觉。

  在人气最旺的中原文创展区,河南博物院不仅携火爆出圈的“考古盲盒”系列、“仕女乐队”、“人首蛇身玉佩棒棒糖”等文创产品出场,还跟郑州“李氏皮影”进行“非遗+文物”的跨界融合,采用皮影雕镂技法设计制作的“皮影版”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赢得了观众纷纷点赞。

  “魏武王常所用”“我在河南做考古”文创袋、考古手铲、考古草帽……河南省考古研究院首次尝试系统开发的文创产品,满满的“考古元素”令人眼前一亮。

  “博博会”期间,河南展区搭建的舞台上,将上演40多场精彩纷呈的节目表演,有古风舞蹈表演、甲骨文字秀、点茶表演等,为广大观众献上一场独具河南文化特色的视听飨宴。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郑州展区开创性地采用钢结构的“青铜大鼎”外观设计,闪烁着璀璨的文明之光。建筑上部,用灯珠勾勒出饕餮兽面纹的纹样,其厚重气魄稳重的建筑风貌和创新抽象的建筑方式,彰显郑州“天地之中”历史文化地位以及郑州对全域博物馆事业创新传承的展望。

  郑州展厅建筑内部形成“方圆”双核的展示序列。圆,对应“数字文博展示体验区”;方,对应“郑州文博事业综合展示区”。

  数字文博展示体验区内,搭建了一个360度环屏影院,循环播放自制“玄鸟生商”数字化声光剧。以《诗经·商颂·玄鸟》为影片主线,辅以《吕氏春秋·季秋纪》中“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的祈雨故事,用数字化影片形式展示玄鸟生商、鸣条之战、商汤立国、四方来朝等与商代历史文化相关的故事。

  此外,还有“河洛古国”、“星空下的村落”、商定四方、测影定中、山河祖国等数字展示项目,代表郑州文博产业数字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9月1日,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在郑州开幕。图为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本报记者聂冬晗摄

9月1日,观众在“博博会”展区体验传统拓印。本报记者聂冬晗摄

  □本报记者温小娟王延辉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九月第一天,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简称“博博会”)正式启幕。

  这个全球三大博物馆行业展会之一、亚洲最大的博物馆专业展会,来到了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南,这里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内,437家博物馆、208家企业参展,展览总面积6万平方米,规模创历届之最,彰显新时代博物馆创新发展的力量和魅力。

  令许多观众惊喜的是,刚迈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一楼展厅,便可以领取“博博会护照”。拿着这本“护照”,就能“打卡”全国不同区域的博物馆,集齐一定数量的博物馆印章还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

  “1982—2022”,一串橙色数字跨越的时间长度,正是中国博物馆协会走过的40年。在“主题展示区”展示的是“与文博事业同行——中国博物馆协会四十年”主题展览,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中国博物馆协会和中国博物馆事业40年来跨越式发展的历程。

  穿过“主题展示区”,便“切换”至“博物馆展区”。这里汇聚了全国一大批博物馆新展览、新课题、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为人们奉上一场“博物馆奇妙游”。

  步入一扇开启的“文化大门”,参观者就置身于河南展区,河南博物院“牵手”各省辖市近90家博物馆“组团”亮相,让更多人可以在此“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河南展区正中设“豫来遇潮”展览,一件青铜器“莲鹤方壶”摆在中间,参观者络绎不绝,戴上AR眼镜,与文物“对话”。

  “观众不仅能看到文物,更能收获背后的故事。”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数字文化事业部华北区总监胡藤介绍,通过技术赋能、数字文博让文物活起来,给人们带来沉浸式的直观体验。

  “卢舍那大佛!”参观者驻足在国内三维数字化领域领军企业——四维时代的展区,感受国产“黑科技”打造的3D沉浸式空间漫游体验。“2021年,我们运用三维数字重建技术,对龙门石窟包括卢舍那大佛在内的多个窟龛完成了高精度三维建模,立体重现了千年残像的‘最初模样’。”四维时代参展负责人说,通过数字化保护和展示,让人们感知历史温度和优秀传统文化。

  在会展中心能逛故宫、赏运河?没错。在中国红映衬下的故宫博物院展区,分设“全景故宫”“数字多宝阁”“数字文物库”“故宫名画记”“故宫展览”五大板块,故宫馆藏资源数字化呈现,人们可通过大屏幕及操控设备实现近距离观看。“你瞧,花瓶上的蜻蜓都看得一清二楚。”参观者赞叹。“目前数字文物库已采集8.3万件文物信息,而且可以根据你喜欢的颜色进行分类呈现文物,比如点击红色,便可以一眼览尽有千年历史的红色瓷器、服饰、漆器等文物。”故宫博物院数字与信息部副主任黄墨樵说。

  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区,“5G大运河”再现千年繁华。“这是我们根据全息投影技术打造的大运河实景体验,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再现大运河沿途风貌、历史遗迹和城市发展。”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文创部工作人员陈思文说。

  借由一幅元代李升的《淀湖送别图》,上海博物馆将江南美景移入展会。在展区醒目位置设有一电子触摸大屏幕,展示的是上海博物馆首度公开亮相的数字人文项目“宋徽宗的世界”,引得不少参观者驻足观看。

  除了这些新鲜的数智技术,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深受年轻人青睐。红色博物馆、纪念馆带来的红色文创独具特色,如中共一大纪念馆的红色文创“信仰的力量”充电宝、“伟大开端”的系列T恤等,既精美又有教育意义,吸引了不少观众购买。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豫见“博博会”,古今相辉映,值得您来细细欣赏品味。

  展区现场亮点

  437家博物馆、208家企业参展展览总面积6万平方米规模创历届之最

  领“博博会护照”,打卡赢奖励

  刚迈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一楼展厅,便可以领取“博博会护照”,拿着这本“护照”,就能“打卡”全国不同区域的博物馆,集齐一定数量的博物馆印章还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

▶9月1日晚,“博物馆之夜”上的裸眼3D“国宝”。本报记者聂冬晗王延辉摄

  □本报记者王延辉温小娟

  9月1日晚,郑州博物馆新馆流光溢彩,第九届“博博会”重要主题活动“博物馆之夜”如约而至,“繁星盈天——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和“文明的渊薮——河南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也盛大开启。

  这是一场穿越古今的奇妙之旅。整个“博物馆之夜”由主题晚会和沉浸式赏游两部分组成。

  “开场就惊艳!”以《诗经·郑风》为引,唯美浪漫的诗音画表演带领观赏者进入厚重的历史空间。

  “我希望用热情、耐心去帮助那些历史遗迹涅槃重生,把它告诉我的,去讲给更多人听。”“每一次修缮都是一次探索,在探索中发现规矩、礼法和匠心;我只想为每一件文物拭去时间的蒙尘,一窥端倪。”……由河南博物院和郑州博物馆、开封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故事改编而成的情景讲述,展现河南博物馆人的奉献、求真、探索、传承精神。

  表演触动人心,文物震撼人心。当晚,“繁星盈天——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一经开展,便让人们直呼“眼界大开”。

  自1921年发掘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至今,现代考古学扎根中国大地已历百年。百年考古,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百项考古大发现,就是百座文化丰碑,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

  人面鱼纹彩陶盆、红山文化玉猪龙、马家窑彩陶、良渚神面纹玉琮、二里头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三星堆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这些出现在教科书上、活跃在网络热搜里的“国宝”集中亮相,让人们大饱眼福、大长见识。

  “真是太难得了,在这个夜晚,能一下子见到那么多‘国宝’。”上海宽创国际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区总经理杜柯楠难掩兴奋之情。

  这是一场跨越百年的考古大展。展览展出2021年评选出的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代表性文物,是对中国百年考古成果的集中展示。

  同时推出的还有“文明的渊薮——河南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展示河南地区百年考古系列重大发现,实证河南是人类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是华夏文明之源,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地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承载地。

  “用一个展览讲述中华文明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年的文明史,讲述中国考古百年足迹和丰硕成果,这本身就是对历史和文明的致敬。”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说。

  据介绍,两个展览汇集了全国21个省(区、市)79家考古文博单位的精品文物,共展出889件/组文物,其中,一级文物115件/组、二级文物107件/组、三级文物116件/组,既有“明星级”展品,也有考古发现后首次面向公众展出的珍贵文物。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