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沿黄生态养殖发展:博兴县乔庄镇三万亩虾塘错落有致色彩斑斓

  • 2022-09-08 10:43:27
  • 大众日报

  聚焦沿黄生态养殖发展:博兴县乔庄镇三万亩虾塘错落有致色彩斑斓

  初秋时节,黄河滨州段,沿岸绿意昂然,一路陪伴河水奔腾,相映成趣,形成生态景观长廊。 博兴县乔庄镇,3万亩虾塘,错落有致,色彩斑斓,犹如打翻的调色板,描绘出一幅沿黄生态养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卢鹏 通讯员 初宝瑞 报道)

  新养殖模式+5G数据支持

  “智慧养虾”,一茬变两茬

 
  鸟瞰乔庄镇对虾养殖基地。

  8月上旬,博兴县乔庄镇谭家村北侧的“5G+智慧渔业”水循环养殖项目基本完工,养殖户开始放养第一茬对虾苗。这批虾将在今年年底捕捞上市,这也意味着当地对虾养殖将从一年一茬变成一年两茬。

  乔庄镇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部紧临黄河。20多年前,当地在盐碱地上探索出南美白对虾养殖新模式。如今,全镇虾池达1.2万个,养虾户3200余户,产量2.2万吨,产值11.7亿元。2021年,该镇跻身“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南北白对虾存活、摄食及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8℃-35℃,北方地区适宜在5月-9月进行外塘养殖,一年基本只能养殖一茬。

  为了提升对虾养殖水平,今年博兴县启动“5G+智慧渔业”水循环养殖项目。据该项目养殖基地负责人李建波介绍,新项目在原来老虾池的基础上进行了整理改造,新建增氧机房等配套设施。

  新建的虾池占地约半亩,池上搭建2米高的双膜小拱棚。通过拱棚,配合增温设施,解决了早春和深秋不能养殖的问题,基本实现了对虾的周年养殖。

  “经过前期市场调研发现,对虾大都是在秋季上市,每年11月份以后,市场上的活虾就非常少了。我们也是看准了这个市场空档,想让对虾错峰上市,销售价格可以翻一番。”李建波说。按照新模式,第一茬虾1月放苗,5月份上市,单池产值在2.5万元左右;第二茬虾在11月份左右上市,单池产值在5万元左右。这样一来,单池年产值较之前普通虾池增加了2倍。

  新的养殖模式,不仅能提高传统对虾的养殖效益,还有重要的生态效益。新建设的虾塘,水深0.6-0.8米,深度是普通外塘的一半,用水量就能节约50%。另外,养殖产生的尾水也有专门的处理流程。先经过沉淀池、曝气池、过滤坝、生物净化池等处理,然后消毒杀菌后,就可以输送至养虾棚循环利用,实现尾水零排放,达到生态节水的目的。

  原来外塘养殖时,如果个别虾塘发生病害,很容易通过水鸟、青蛙等生物传播到周边其他虾塘,造成病害大面积发生。现在通过建设拱棚,各个虾塘实现隔离,有效杜绝了病害在虾塘间的相互传播,大大降低了养殖风险。

  项目区新建1个5G基站和20台点位水质在线监测中心,可以实现水质氨氮、pH值等多项指标的自动监测和传输,为生产管理、尾水处理系统提供实时数据支持。

  目前,博兴县水产养殖面积达到8.5万亩,年产量5.6万吨,总产值达20亿元。当地先后荣获全国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中国白对虾生态养殖第一县称号;“博兴对虾”获评全国唯一“双标认证”地理标志产品,“博兴对虾”获得中国国际现代渔业科技博览会金奖。

  博兴县还是全国重要的粮油生产加工基地,拥有以大豆加工为主的完整粮油加工产业链条,年加工大豆400万吨左右。近年来,当地依托粮食加工和水产养殖两大产业,明确了“一虾一豆”作为绿色高效产业发展的新重点,充分利用丰富的大豆蛋白资源大力发展对虾产业,开辟“种养结合、渔粮共赢”绿色生态发展新模式,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