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内乡县:力推合成生物进入产业赛道

  • 2024-04-10 12:57:19
  • 作者:
  • 中部新闻网

“合成生物产业不但创新丰富了项目发展的深刻内涵,而且将助力内乡创建华夏生猪产业第一县和农牧装备之都迈上新高度,带动县域经济实现持续高质量跨越发展。”4月8日,内乡县委书记张智广在紧锣密鼓建设中的合成生物项目地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张智广所说的合成生物产业,就是内乡县目前正在建设中的河南牧元安粮合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生物产业园项目,由牧原与元素驱动(杭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建,是专注于合成生物尖端技术研究的牧原与西湖大学联合研究院将科研成果推进产业赛道的第一个高新技术。项目规划总投资10亿元,分三期完成。一期工程计划今年8月建成投产,年产合成生物产品3万吨。

该项目聚焦豆粕减量替代和其他生物基产品,基于合成生物开发新一代“高效、低耗、绿色”的生物智造技术,打造生物发酵和生物制品的产业平台,利用生物发酵技术生产氨基酸,生产解决生猪产业卡脖子问题的小品种氨基酸,以此作为大豆的替代品,旨在实现“无豆养猪”的创新目标,为生猪饲养高成本带来颠覆性的改变,彻底改写养猪业历史,助力中国猪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内乡是牧原的原始创业地,也是牧原创新发展的策源地。县委、县政府紧抓牧原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的有利契机,紧跟链主企业延链补链强链,坚持以企招企、以商招商,创新项目调度制度,扎实推进供应链金融体系建设,全力营造企业和项目发展的优良环境,推进一批与牧原生猪产业配套发展的上下游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建成达产,已初步形成了“一群多链、聚链成群”的牧原产业体系,提升了生猪产业集群高端化现代化水平。合成生物项目,就是该县致力于将高新技术转化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的创新力作。与该项目相关的牧原实验室、南阳市合成生物研究院项目也在同步建设中。

众所周知,饲料作为养猪业的上游,占据了成本的主要部分。豆粕作为饲料的基本原料,使用量巨大。目前中国大豆主要依赖进口,每年进口量超亿吨,其中近四成被用于养猪业。而中国养猪技术相对滞后,所使用的豆粕量远远高于生猪养殖技术发达的欧美国家。这就严重增加了养猪成本,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因此,提升养猪技术,降低豆粕使用量,已成为中国养猪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牧原董事长秦英林曾向媒体记者透露,内乡建设的3万吨异亮氨酸合成生物项目,未来能带动上百万吨的其他氨基酸的应用,最少能减少2000万吨大豆的消耗,使养猪摆脱对大豆的依赖,同时也解放了土地,能够对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它通过对小品种氨基酸的生产,让小品种氨基酸的价格降下来,支撑生产应用,降低生产成本,真正让生产的猪肉物美价廉,既能让老百姓吃得起猪肉,又能让企业赚到钱,实现产业良性循环。

“合成生物项目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将立足一个‘拼’字,落实一个‘抢’字,聚焦一个‘快’字,加快新质生产力培植步伐,推进高新技术快速落地转化,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带动企业行稳致远,推动内乡持续领跑区域经济发展,助力南阳打造千亿级合成生物产业,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作出贡献。”张智广信心满满地说。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