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解渴大项目: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多种途径为重大项目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 2022-10-25 09:34:44
  • 河南日报

  资金解渴大项目: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多种途径为重大项目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编者按

  重大项目是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投资需求大的重大项目又急需各类资金“解渴”。本报特推出“资金解渴大项目”报道,聚焦我省通过资金直投、政府债券、PPP模式、政府投资基金、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多种投入方式,为重大项目建设注入澎湃动能,有效助力河南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勇挑大梁。

  财政资金

  直投种业“中国芯”

  □本报记者曾鸣

  在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生物育种中心”)4150亩的田间试验区和350亩的科研设施区已正式投入使用,具备国际水准的实验室、先进的仪器设备一应俱全,分子标记、基因工程等育种核心技术攻关正如火如荼开展。

  “财政资金下达速度快,经费直达账户,为生物育种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生物育种中心建设指挥部研发部门负责人张磊说,“改善科研条件、引进育种高层次人才、组建高水平研发团队、开展对外科技合作等,都离不开真金白银的财政资金支持。”

  种业科研为何迫切需要财政资金解渴?张磊表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省作为农业大省,肩负着扛稳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然而,由于面临育种周期长、研发投入大、投入回报率不高等问题,种业科研缺乏“热情资本”青睐,往往“为钱所困”。落户河南的生物育种中心,是全国农业领域唯一的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旨在培育我国种业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因此,更需要加大财政资金直投力度,为我国种业安全保驾护航。

  据了解,省财政今年已下达生物育种中心第二年过渡期经费4987万元、神农种业实验室开办及研发经费2.03亿元,支持神农种业实验室与生物育种中心形成协同创新发展模式。截至目前,省财政已累计统筹投入9.23亿元支持生物育种中心建设。

  “省财政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为科研项目建设提供坚实资金保障,是我省‘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题中应有之义。下一步,省财政将继续履职尽责,做好政策落实等工作,支持生物育种中心加快发展。”省财政厅科技事业处副处长张艳丽说。

  政府投资基金

  手机材料“安阳造”

  □本报记者王昺南

  “有了安阳战新产业投资基金的支持,公司成功从产业链上游切入半导体光电显示这一赛道,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10月21日,河南旭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志胜说。得到资金充分“灌溉”的旭阳光电,正在加速成长。

  作为政府投资基金,安阳战新产业投资基金由河南中金汇融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安阳经济开发集团、河南省战新产业投资基金于2020年发起设立,旨在发掘扶持新兴产业在当地发展壮大。

  “电子玻璃作为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核心原材料之一,长期以来被发达国家厂商所垄断。”中金汇融董事会秘书、投资总监高志阳说,2020年,我们关注到东旭集团的“王者熊猫”盖板玻璃性能已达国际领先水平,有望加速高端显示材料的国产替代进程,经研判后投资2.5亿元以增资入股的形式在安阳设立了旭阳光电。

  政府投资基金的引擎,为企业的研发、生产等注入澎湃动力。目前,旭阳光电拥有已建及在建高端显示材料生产线2条,全部投产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高端显示材料生产基地之一。

  相比其他资金形式,政府投资基金是如何支持产业发展的?“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我们采用股权投资等形式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高志阳介绍,具体来说,就是由政府资金参与基金设立,并带动社会资本进入,按照政府产业导向主要投资于非上市公司的股权。

  “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管理机制、加强推介,让政府投资基金更好地支持新兴产业等领域发展。”省财政厅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聂春光说。

  政府债券

  助力地铁加速跑

  □本报记者李鹏

  “洛阳已建2条地铁线路都使用了政府专项债券。自2019年1月以来,我们连年获得政府专项债券支持。”10月21日,洛阳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融资财务部部长方海洋告诉记者,“专项债券资金稳定、成本低,有效节约了企业的财务支出。”

  近年来,洛阳地铁建设跑出“加速度”。地铁1号线、2号线先后建成通车,也使洛阳成为中西部非省会城市中第一个开通地铁的城市。地铁建设投资大、公益性强,建设资金从何而来?政府专项债券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洛阳地铁1号线、2号线累计发行政府专项债券65.935亿元。

  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政府专项债券在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民生服务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汇聚了“源头活水”。今年1月,我省在北京成功发行政府专项债券382.01亿元,成为2022年全国首个发行地方债的省份。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全省财政系统积极发挥债券资金稳投资、补短板、促发展作用,发行2086亿元新增专项债券,支持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共计2152个项目。目前,我省累计争取专项债券资金突破8000亿元。

  省财政厅政府债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周孟杰介绍,“金九银十”是项目施工的黄金窗口期,专项债券资金使用坚决不撒“胡椒面”,要投向在建及能够尽快开工的项目,以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政府专项债券如何持续拉动有效投资?周孟杰表示,应注重与其他稳增长政策形成“组合拳”,更好发挥扩投资、带就业、促消费的综合效应。

  PPP模式

  杠杆“撬动”黄河桥

  □本报记者胡舒彤

  用20%的准备金撬动投资超45亿元的大项目,河南省交通事业发展中心突破传统投资模式,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建设国道230封丘至开封黄河大桥及连接线工程。

  10月20日,国道230黄河大桥项目黄河南岸段建设现场一片忙碌,工程人员正在进行桥梁下部施工。

  该项目是国家公路网规划中国道230跨越黄河的咽喉工程,也是河南省“十一纵十一横”公路网主骨架中“一纵”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路线全长24.2公里,总投资45.05亿元。项目建设将打通国道断头路,畅通南北公路运输通道,对全省沿黄两岸实现跨河发展、融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道230黄河大桥项目采用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可减轻政府资金压力。”省交通事业发展中心财务审计处副处长王松涛介绍,基础建设项目一直以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传统模式下政府直接举债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会造成自身债务压力过大。

  项目于2021年12月调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通过引进中交一公局作为社会资本方对项目进行投资,保证了工程建设如期进行。目前,便道部分累计完成工程总量的60%,主栈桥已全线贯通。

  据河南省财政厅PPP中心四级调研员杨敬坤介绍,PPP模式适用于重大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全程参与项目的投资、运营管理和产出效益,以便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截至目前,全省调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的项目达844个,涉及生态环保、交通、水利等19个行业,总投资超1万亿元。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灾后重建伸援手

  □本报记者孔学姣

  10月21日,新乡市国省干线公路灾毁恢复重建项目S227跨黄河大堤段施工进入尾声,预计11月底整个项目将全部完工。

  道路重建、修复总长度168.5公里,受益人口达215.3万人,完工后将大大提升人民群众出行满意度。这是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带来的好处。

  “该重建项目是全省首个利用亚投行贷款灾后恢复重建落地项目,合同金额4.77亿元,其中利用亚投行贷款1.81亿元。贷款主要用于15条受灾国省干线公路的重建及修复工作。”新乡市财政局副局长孔凡忠说,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利率较低、偿还期长,贷款条件比较优惠,有利于缓解财政资金压力,促进灾后恢复重建。

  2021年,亚投行向我省提供灾后恢复重建贷款10亿美元,帮助郑州、新乡、焦作三市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和中长期城市综合防洪等管理体系建设。该项贷款是到目前为止我省申请外贷资金额度最高的项目,也是亚投行自成立以来发放贷款额度最高的项目。

  目前,该项目首笔贷款12亿元已顺利到账,主要用于郑州市金水河综合整治工程、新乡市国省干线公路灾毁恢复重建、焦作市水利及市政项目建设等。

  近年来,我省持续创新方式方法,与亚投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开展了深层次多领域合作。省财政厅对外经济合作处处长赵萌慧介绍,去年以来有4个项目签署协议,共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16.5亿美元。

  短评

  阳光雨露“金种子”

  □栾姗曾鸣

  财政资金直达账户,为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提供了源头活水;采用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保证了开封黄河大桥项目建设如期进行;发行政府专项债,助力洛阳地铁项目开通运行……大项目要动起来,资金到位是关键一环。

  自“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开展以来,河南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相互配合、协调发力,聚焦疏通卡点堵点,为大项目解决资本金不足的燃眉之急,又申请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大低成本配套融资支持,一揽子盛满“真金白银”的政策举措,如阳光雨露般滋润一颗颗大项目“金种子”。

  根据河南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稳住经济大盘工作方案,今年前三季度开工建设84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额高达1373亿元。投资需求大、建设任务重,大项目急需大量资金“解渴”。这既离不开政府财政资金的直接投入,也需要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满足大规模资金需求。有效的投入机制、多元的融资渠道、持续增长的资金规模是项目建设的活水之源。因此,必须加快构建多元化投资格局,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汇聚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

  有了资金项目才能动起来,资金充足项目才能加速跑。无论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产业转型升级、科研创新能力、民生社会等领域的重大项目,都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为最大限度保证项目资金需求,我省通过资金直投、政府债券、PPP模式、政府投资基金、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加速投放,让“资金跟着项目走”,为项目实施提供有力保障,为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为大项目解资金之“渴”,要创新投入方式,既在“投什么”上下功夫,也在“怎么投”上做精细,除了继续加大政府投入,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让更多的“活水”更好地满足大规模建设资金需求,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创新工具共同发力。

  数量以千计,投资超万亿,个个破土而出的大项目,在“阳光雨露”的呵护中茁壮成长,化作现代化建设的累累硕果,是河南许给未来“真金白银”的承诺。

  财政资金

  省财政今年已下达

  生物育种中心第二年过渡期经费4987万元

  神农种业实验室开办及研发经费2.03亿元

  政府投资基金

  由政府资金参与基金设立,并带动社会资本进入

  按照政府产业导向主要投资于非上市公司的股权

  政府债券

  今年上半年

  全省财政系统发行

  2086亿元新增专项债券

  目前,我省累计争取专项债券资金

  突破8000亿元

  PPP模式

  截至目前

  全省调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的项目达844个

  涉及19个行业,总投资超1万亿元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2021年,亚投行向我省提供

  灾后恢复重建贷款10亿美元

  2021年以来,我省共利用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16.5亿美元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