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县动态】从村民到市民的“凌云之变”

  • 2023-04-24 09:00:06
  • 城市资讯网

“凌云山(哎)寄情思,钓鱼台上诉心扉,妹抚琴来哥作赋,文仪阁中思念情。‘我住长江头’传千古(哎),弹出‘君住长江尾’……”一曲《凌云山之恋》,让当涂县姑孰镇凌云社区居民苏红不仅成为当涂民歌新传人,还以文化志愿者的身份,成为从村民到市民的典型代表。

凌云景色美。作为安徽省绿色社区,凌云社区居住环境整洁优美,尤其是辖区内的凌云山公园,已成为市民打卡地。凌云山上的凌云塔,和县城北郊的黄山塔、西郊的金柱关塔遥遥相对,成鼎足之势。姑溪河畔的钓鱼台,传说是宋代词人、《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作者李之仪垂钓之处。

凌云人更美。“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蔚然成风,社区成立特色服务品牌“和合帮帮团”,注册志愿者1512人。“和合帮帮团”得名于辖区“和合洞传说”,立足“和+平台、和+议事、和+文明”,为辖区居民提供“心合、力合、意合”的贴心服务,“‘和合’工作法”入选全省优秀社区工作法。

从传统村落到现代化城区,凌云社区“村改居”15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仅来自居住环境,还有居民的文明素养。村民变市民,改变的不只是身份。让我们走进凌云社区,感受“凌云之变”。

A

搭建“和+平台”

给“村民”以“市民”待遇

“这个黄瓜好新鲜。”“香蕉也不错,价格很公道。”……4月10日上午,在当涂县姑孰镇凌云社区辖区姑溪山水二期小区边的福瑞祥超市,社区“和合帮帮团”红菜篮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张伟芳、邹丽娟和网格员姚志雄正在为行动不便的居民代购蔬菜。

经过十多分钟步行,三人来到和合小区二村,敲开迟宗保老人家的门。“您要的蔬菜、水果送来了。”“太谢谢了,老是麻烦你们。”迟宗保感激道。迟宗保老人今年83岁,左肢残疾,又身患高血压、心脏病,出门不方便。自从社区“和合帮帮团”成立红菜篮志愿服务队后,像迟宗保老人这样行动不便的居民,就再也不用为上街买菜犯愁了。

“每逢周五,我们都会在蔬菜直供点,为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代购、分包、配送一条龙服务。如果居民有需要,我们也会随时提供服务。”张伟芳说,红菜篮志愿服务队与姑溪山水菜市场、辖区部分商铺进行洽谈,确定了两家蔬菜直供点,联合开展“凌云‘红菜篮’行动”,确保代购商品物美价廉。

“和合帮帮团”得名于辖区“和合洞传说”,传说中“家庭和合,婚姻美满”的意义深入人心。进入新时代,“和合文化”又被赋予“和时代同进退,合百姓共悲欢”的全新内涵。为了满足日益多元的群众需求,“和合帮帮团”将吸纳的1512名志愿者进行线上注册,并根据志愿者的年龄、特长进行进一步细分,分别编入“红色急先锋”“讲政”“爱阅”“凌云法学社”“智惠凌云”“‘救’为你”“益家政”等7支志愿服务队伍,“和合帮帮团”成员利用自己的专长和技能,为群众提供精准服务。近年来,“和合帮帮团”为辖区居民提供老年助餐700余次、关爱帮扶3400余次、文化演出670余场、议事调解2100余次,为民办实事7200余件,受益群众9000余人次,营造了“人人皆为志愿者,处处可见志愿红”的全民志愿服务氛围。

家住和合四村小区的汤荣娣说:“我家住在二楼,日照时间短,以前晒被子要从家里拿几把椅子放在空地上架着晒。现在有了共享晾衣架,晒被子方便多了!”

居民钱肇义大爷说:“现在下楼5分钟就能用上健身器材,还能跟街坊邻居唠唠嗑。这真是为咱老百姓办了大好事。”

“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扎实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是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凌云社区党委书记汪卉说,社区党委将党支部、党小组建在物业、网格、楼栋等服务居民的最前沿,建在文明创建、征迁安置、防汛抗洪等重点工作的第一线,着力打造“一中心两平台三机制”(即,居民服务中心;党员教育管理平台、网格化服务平台;“一圆六方”惠民党建工作机制、红色在线服务联盟、“和合帮帮团”志愿服务机制)的“全域服务”载体。

B

开辟“和+议事”

给“村民”以“市民”规范

多边形的会议桌,来自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司法局、县住建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城管局、县生态环境分局的派驻社区兼职干部围桌而坐。4月12日9时许,凌云社区“580联盟”(谐音“我帮您”)惠民党建圆桌会议正在举行,汪卉通报了上次圆桌会议提交的两个问题办理情况,大家纷纷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能进一步发表意见。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