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峦层林尽染 城乡花香鸟语:以能力作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战略
- 2022-09-22 08:05:11
- 河南日报
山峦层林尽染 城乡花香鸟语:以能力作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战略
依托明阳集团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信阳市建成全国建筑面积和单机容量最大的陆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
许昌静脉产业园里,德国欧绿保资源化利用项目将餐厨垃圾处理为油脂化工原料和清洁能源,旺能环保公司把生活垃圾中的生物质转化为电能和热能;
66个县区、1500万千瓦整县屋顶光伏项目统筹推进……
在今天的中原大地上,到处可见这些代表着人与自然良性互动和谐共生的场景。省委、省政府将绿色低碳转型战略纳入“十大战略”一年来,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坚持绿色生产、绿色技术、绿色生活、绿色制度一体推进,河南千行百业向“绿”而行,能耗加速下降,环境显著改善。
上半年,全省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355万千瓦,累计装机4395万千瓦,占全省发电总装机的38.5%;高技术制造业完成投资7239亿元,同比增长40.3%;全省新建绿色建筑面积突破3300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的79%。
山峦层林尽染、平原林网交织、城乡花香鸟语。“绿”为笔墨,中原大地正在绘就更加美丽的图画。
升级改造,绿色产业更“生金”
9月初,2022中国企业碳中和贡献力50强榜单发布,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名列第39名,成为河南唯一上榜企业。
“一块煤”从燃料变身原料,价值向中高端延伸,“朋友圈”也扩展到高铁、汽车、航空航天、船用绳缆以及民用高端领域,可解衣食之忧,可行住行之便。平煤神马集团走出了一条由黑到绿的“碳索”之旅,盈利水平和行业地位节节攀升。
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地区,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核心水源区,河南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既是“国之大者”,也是“省之要者”,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省委、省政府坚持全省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安全降碳,向绿色要创新动力、要转型推力、要产业发展竞争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安装上更多“绿色引擎”。
——做好传统产业节能降碳的“减法”。
济源虎岭高新区,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1号烧结机装备大型化升级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达4亿元。这样“大手大脚”地投入到节能环保环节,在济钢历史上还是首次。
“通过绿色化改造后,济钢烧结机排放废气中污染物浓度远低于国家特别排放限值,已经达到全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水平,这笔钱,我们感觉花得值。”济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玉田说。
科技赋能带来的是质效提升。河南率先完成重点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近年来全省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3.3%,经济社会发展“含绿量”日益增加。
——做好绿色产业培育壮大的“加法”。
一笔贷款资金专项支持,可实现年处理玉米秸秆与各类畜禽粪便超23万吨、年产沼气与生物天然气超2700万立方米、年产各类肥料超28万吨。面对这份“绿色账单”,不久前,中国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为兰考县生物天然气项目提供了1.41亿元信贷支持。
“双碳”目标下,“绿”与“金”擦出新的火花。围绕新兴领域、前沿领域,河南布局新能源、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5个3000亿级和智能家居等1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截至去年年底,河南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4333.4亿元,同比增长40.8%,高出全省各项贷款增速30.8个百分点。
一“加”一“减”之间,获得的是更高层级的平衡与协调,河南的绿色产业正在形成一个个“得分点”“加分项”,穿珠成链、聚沙成塔,渐成气候。
创新引领,绿色技术添“动力”
河南的资源禀赋和保障条件并不具备优势,能源消费总量却居全国第5位。要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充分开发和利用高新科学技术无疑是最有效的“加速器”。
——服务重点领域,实现重大突破。郑州市金水区顺河路45号院内,刚装修好的黄河实验室数字孪生黄河工场开门迎客。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团队入驻这里,集中攻关数字孪生黄河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速“黄河大脑”。
“建设数字孪生黄河,就是将黄河全要素信息在数字空间映射反馈,实现数字化场景构建。”黄委会国际合作与科技局科技管理处副处长席会华说。
围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这一目标,一年来,河南重点打造数字河,将堤防建设、河道治理、滩区治理、生态廊道建设通盘谋划,实现了劣V类水质断面全面消除,沿黄生态发生深刻变化。
——聚焦清洁能源,实现结构变革。襄城县山头店镇耿庄村村民张辉,每天都要看一眼家里的电表。“一天下来,自家用四五度电,剩下的以每度4毛钱的价格卖给国家电网。”张辉笑言,自从屋顶装上了光伏板,实现了“晒着太阳”赚钱。
“立”好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一年来,河南一方面狠抓燃煤机组节能降碳改造,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推广利用,一方面积极施行电网智能改造和调度运行,加速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城市配电网和中部领先的农村电网。
不单如此,我省还积极布局以氢能源等为代表的“未来能源”“终极能源”。从上游的氢生产与供应,到中游的燃料电池及零部件,再到下游的燃料电池应用,氢燃汽车的制造、公共设施配套,河南都走在了全国前列,实现了精彩的“蛙跳”。
全民参与,绿色生活新“时尚”
环保志愿者王雪是“郑州空气一目了然”空气质量观察公益项目的一员,“工作”内容是每天拍摄一张天空照片。
随着照片不断累积,王雪惊喜地发现,郑州的蓝天白云越来越多。“以前只要有蓝天,朋友圈都会被刷屏。现在晒蓝天不流行了,因为好天气不稀罕了!”王雪说。
天蓝水碧大家呵护,节约环保蔚然成风。在河南,围绕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各领域,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成了“新时尚”。
——提高资源利用率。“90后”的新乡姑娘郭诗琪和她身边的朋友都很热衷二手交易。“闲置的衣服、鞋子还有电子产品我会卖掉,价格合适,很快就能出手。”她说,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剁手”,各类线上闲置交易软件给大家提供了“回血”机会,也让资源不再闲置。
——餐桌劲吹节俭风。走进洛阳师范学院餐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光盘行动,从我做起”的大字标语。饭后,学生可凭借被“打扫一空”的餐盘领取一份水果。“我光盘,我光荣。”学前教育学院大二学生张雅君说,现在,更多人在打饭时自觉地选择了“称重餐”和“小份饭”。
——随手节省成新风。在大街小巷,工地周边的围挡、商场的电子屏,随处可见“节约”“勤俭”字样。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全社会积极响应,空调高一摄氏度、公共区域“人走灯灭”、随手拧紧水龙头,购物自备环保袋……看似不起眼的“小节”,已经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提升着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低碳出行皆美景。汽车飞驰的路上,“绿牌”随处可见。“家门口就有充电站,买新能源汽车不仅省了购置税,每个月还能节约千把块的油钱。如果离得近,扫个单车更方便。”用车轮丈量城市之美,鹤壁市民姜明的“经济账”“低碳账”,大账、小账都划算。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在河南,全民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正在稳步提升,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政策支撑,绿色制度来“护航”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必须用最严格的制度,为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守护绿水青山提供可靠保障。
——铁腕护绿,构建严密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石榴园里,64岁的张行国和管护工一起,修枝、浇水、培土。“既保增收,又保水质,这漫山遍野的石榴立了功。”他说。
张河村作为南水北调中线之水出库流经的第一村,已经彻底走出了“靠水吃水”的老路子。
关停工业企业,搬迁畜禽养殖场,杜绝经营性餐饮……南阳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鹏介绍,作为渠首所在地的南阳市先后否决、终止各类工业项目超过430个,关停规模以上企业1163家,真正把《河南省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落到实处,确保“一泓清水北上”。
——节能增效,打造环境友好型社会。
竹林幽径,古朴农家,空气中透着清雅。走进栾川县仓房村,乡村民宿“仓房人家”映入眼帘。“快来,快来,屋里请!”民宿主人李银生热情照应客人,“订单量越来越大,节假日都是满房。”
2013年,当地村民干起了农家乐,游客多了财源滚滚,可是污染也随之加重,景区一天的废水排放量最高达到8000吨。关键时候,重渡村老支书余长生站了出来,将自家农家乐的床位从50张减到15张,打造了12间各具特色的精品房。房间少了,品质上去了,旺季一间房住一天要1000元,老余一年赚了60多万元。
如今,河南累计取缔整治“散乱污”企业已达12万多家,并在全国率先完成火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遍布全省的数万个“蓝天卫士”电子监控,让秸秆焚烧、燃放烟花爆竹等大气污染行为无处遁形。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河南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工作方案》……一年来,河南密集出台相关文件,不断织密政策制度“保障网”,让绿色低碳转型“走得稳”“跑得快”。
8月29日,“河南一号”遥感卫星拍摄的黄河、郑州东站、南水北调干渠等高清图片成为刷屏“爆款”。卫星视角下的初秋河南,平川沃野,一片青绿,美不胜收。
如此美好的中原大地,令人心醉。
专家点评
绿色低碳发展未来可期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政策所所长、企业绿色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董战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已成为共识。竭泽而渔不是长久之计,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时代大势的必然选择,是民生福祉的必选之项,也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河南人口多,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既要保障高质量发展对能源消费增长的刚性需求,又要在2030年前实现较高水平的碳达峰,任务十分艰巨。挑战面前,河南以科学务实的态度,积极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当前和长远、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统筹协调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转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接下来几年,是碳达峰的窗口期、攻坚期、机遇期,这对于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过程中的河南来说,是必须牢牢抓住的。只要真正把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端好绿水青山“金饭碗”,念活绿色经济“致富经”,通过科技进步、节能减碳等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未来的河南,生态美景将永驻中原大地,高质量发展也将获得强力支撑。(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郭北晨 整理)
亲历者说
这片土地格外“温暖”
□中石化新星河南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 秦留华
一到冬季,取暖是刚需。但大家都知道,冬天取暖如果采用烧煤的方式,空气质量就会受到影响。这一头牵着民生,那一头连着生态。咋平衡?我们公司开发的主产品,就是地热供暖,又节能,又环保,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可啥是地热?”每次推广项目时,大家问得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简单来说,其实就是向地壳要能量,绿色、低碳、可再生是它的“金名片”。按理说,这样的“宝贝”早该走进千家万户,可早些年受技术限制,加上认知度低,地热一直没能“热”起来。
转机出现在去年,咱省开始大力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公司的业务量迅速上涨。一线跑业务的员工感触更深,原来是“磨破嘴皮子”,现在是“客户找上门”。越来越多人对新能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来了解情况,公司发展随之迎来重大拐点。
兰考、台前、清丰、南乐……我们给近4万户居民带来了温暖,同样也被火热转型中的河南温暖着。上个月,一本红彤彤的证书递到我们手上——“2022年河南省节能环保示范企业”。这是公司第一次获得如此荣誉,大家都非常激动。但我们心里非常清楚,能取得这样的殊荣,除了公司员工的共同努力,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奖项首次把“地热综合利用”纳入评选范围,这足以看出省委、省政府对地热新能源的重视。
河南是一片“热土”,每年可开采利用的地热能,折合标准煤数十亿吨。如今,清洁能源被推上“风口浪尖”,对我们来说,机遇难得,前景光明,大家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未来,我们将下大力气打造“热、氢、风、光”新能源产业体系,为中原大地多添一抹“绿”。
- 潢川县教体局政务服务优质高效获锦旗2023-04-12 19:35:05
- 童婴网店售“三寸金莲”缠足专用袜:不2023-04-12 09:12:13
- 女子没开会员追剧需看50多分钟广告 2023-04-12 09:05:11
- 河南省内乡县宝管局扎实开展万人助万2023-02-17 21:04:09
- 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拓宽农民2022-11-08 10:31:38
-
1
一图两说: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建设忙 宁陵县果农采摘葡萄迎
2022-08-23 08:24:55
-
2
天镇县赵家沟乡舍科堡村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
2023-05-18 21:26:50
-
3
山西绛县农商银行举办文明礼仪服务提升培训班
2023-05-26 09:39:40
-
4
研究发现可利用蘑菇将有机废物转化为可堆肥产品
2023-05-18 16:50:56